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16 12:20:3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1980年9月17日 甘政发〔1980〕236号)


  为了切实加强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已建的各类人防工事真正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根据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维护管理任务区分和经费材料解决办法
  1.社会公共工程,由人防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各重点城镇(含兰州市各区)人防部门应组建一支精干的维护管理专业分队,担负本城镇(区)社会公共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专业分队应由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体力好,并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组成,由城镇(区)人防办公室直接领导。
  社会公共工程维护管理所需的经费、材料,从人防经费、材料中解决。省上每年根据全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计划和拨款标准(每平方米0.4元),专项安排一定数量的维护管理经费,这笔经费由各城镇(区)人防部门集中掌握使用。开支范围是;已竣工验收和停、缓建的社会公共工程进行正常维护管理所需的工具、材料、水电费和专业分队人员工资。各城镇在使用这部分经费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掌握开支,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浪费。若某个工程一处维修面积超过五平方米,经费开支在二百元以上,则应分列项目,从维修加固费中开支。
  2.单位工程(包括平战结合工程),应列为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负责维护管理,所需一切费用均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二、维护管理人员的职责
  1.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人防战备建设的指示,明确上级人防部门关于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技术。
  2.观察工事内外、附近的情况变化,发现有影响工事质量和战备要求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积极组织处理。
  3.对工事定期通风、清扫、及时排除渗、漏水,使工事保持干燥、清洁。
  4.维护保养工事的各种门、活门、盾板的转动(滑动)部位,使之启闭灵活。对各种设施的铁、木质部分,定期进行除锈、涂油和刷漆,防止锈蚀、腐烂。
  5.对已安装的通风、滤毒、通信、发电等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房间要搞好防潮除湿。
  6.维护各种动力、通信、照明线路和灯具,防止受潮、漏电、损坏。
  7.维护工事孔口的防雨、防灌水及伪装设施。
  8.疏通工事内的排水明沟和暗沟。管好集水井,并定期排水。饮用水要保持水质清洁。
  9.定期巡视所管理的工程,一般情况下每周不能少于两次。


  三、几点要求
  1.各城镇、各单位必须十分重视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备任务来抓。各级人防部门要加强对维护管理专业分队的领导,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搞好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注意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充分调动维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各城镇人防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编报计划工作。每年在编报年度人防工程建设计划时,应同时编报本城镇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计划和经费、材料预算。
  3.各级人防部门和有人防工事的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本地区、本单位的人防工事。特别是在暴雨、大雪、地震后更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对已建工事必须严加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毁坏、拆除,如因城市建设危及工事安全或必须拆除时,要与城镇人防部门研究解决并及时上报,拆除的工事由建设单位按质按期予以补建。凡有意毁坏人防工事的,要以破坏战备论处,追究法律责任。
  4.各城镇人防办公室每年应将本地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情况列为半年和年终总结的内容,向省人防办公室报告两次,重大问题随时报告。
  5.各城镇、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措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3]929号
2003-8-5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山东、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湖南、福建、江西、安徽、新疆、云南、陕西、海南、广西、山西、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宁波、大连、厦门、青岛市国家税务局:
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现对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明确如下: 
一、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在2003年度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3号)规定,继续在北京实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各分支机构,按年度应纳所得税额的60%比例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 
三、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分支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接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检查。

附件: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合并纳税成员企业名单(略)

  近年来,在校学生犯罪现象不容乐观,并呈现递增趋势。从在校学生犯罪的现状来分析其特点、根源并寻求有效途径,从而遏制在校学生犯罪的不良势头,是值得我们重视、调研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在校学生犯罪的基本特点

(一)犯罪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和冲动性。(二)犯罪动机多样化。纵观学生犯罪的内心动机,由之前的单一性向目前的多样性转变。有的是贪图享受,盲目追求物质消费,有的讲究江湖义气,不计后果,有的为了报复,愚弄他人等等。(三)犯罪类型多元化,恶性暴力犯罪增多。(四)犯罪方式团伙化,多数表现为与校外人员共同作案。(五)犯罪所侵犯的对象大多为学生。

二、全面剖析,探究在校学生犯罪的诱发因素

(一)在校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是诱发刑事犯罪的直接内因。

1、认知能力低,容易产生道德偏差和价值扭曲。2、心理脆弱,面对挫折无法正确应对。3、法律意识淡漠,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和管理缺位是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

1、学校教育理念的滞后。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教育的天平自然向“应试”倾斜,从而忽视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2、学校校园文化的缺失。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空虚迷惘。

3、对违规学生处罚过于机械。简单地采用“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将他们推向社会。

(三)家庭教育的薄弱也是导致学生犯罪的关键因素。

1、放纵溺爱型家庭。有些家长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犯了错误,也毫无原则地姑息纵容,从小养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秉性。

2、妄想型家庭。有些家长想当然地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制”孩子来继续。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

3、残缺型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使孩子心理遭受巨大的伤害,有的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偏激,有的自我放纵,从而步人歧途。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污染是引发在校学生犯罪的主要社会根源。

1、社会环境中负面因素的误导。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夹带一些负面现象,高消费、搞攀比、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盛行于世。而在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加上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消极的精神毒素。

2、良莠不齐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当前,文化领域中糟粕和不健康因素泛滥成灾,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学生更容易在糟粕文化中迷罔。

三、齐抓共管,积极寻求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彻底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和推行素质教育方针,从根本上扭转育书不育人的错误做法。

首先,应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让“知荣而行,知耻而止”的理念植入每位学生的内心;其次,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援助组织,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

(二)积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每位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育儿方法,真正做到爱而不溺,教与养有机结合。

(三)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l、探索新型法制教育模式。首先,校园内开展普法教育,学校应将法制教育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其次,司法机关积极协助。一是通过“检校共建”等方式主动送法进学校。二是开通“法治在线”。通过网络以聊天形式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三是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审理。犯罪学生在法庭上的深度忏悔足以使一些具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产生强烈的灵魂震撼。

2、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执法部门应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各司其职,使校园周边200米之内无网吧、录像厅、无治安乱点,力争将此类犯罪诱因降至最低限度。另外,应加强对社会无业青年的管理,特别是刚毕业的不良青年,防止他们“回流”学校拉拢、腐蚀其他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