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唐山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试行办法

时间:2024-07-04 11:31: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唐山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试行办法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


唐山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试行办法

为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根据《国务院城镇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唐山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供应对象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并按照国家住宅建设标准建设的普通住宅。应该是经济而不简陋,适用而不落后。
中低收入家庭是指执行国家规定标准的工薪职工家庭及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社会家庭。
第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由市、区房管部门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建设,并积极开展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委托代建业务。有条件的单位经规划部门批准可自行组织建设。中小企业可联合起来组建住房合作社,组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安居工程是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以申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1.住房困难户底数清楚,并已向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备案;
2.住房分配方案实施先售后租,解困计划重点突出;
3.向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汇缴住房公积金。
第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应贯彻公开、公平、公正、解危、解困的原则,以出售为主,实施先售后租,优先出售给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可以成本价出售全部产权,也可以标准价或使用权形式出售部分产权。出租的数量应控制在同一分配住房的20%以内,出租对象为经济上确实有困难的职工。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价包括:(1)征地和拆迁补偿费;(2)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3)住宅建设及安装工程费;(4)小区内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费;(5)贷款利息;(6)政策规定的其它税费;(7)管理费。
第六条 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所需土地采取有偿划拨的方式供应,用于解危解困的可再给予以下优惠: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适用零税率;
2.城市综合配套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3.人防建设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4.免征旧城改造费。
当用于解危解困的住房达到建房总量80%以上时,所建住房可全部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第七条 住房困难户由唐山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确认,并建立住房困难户档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家庭属于住房困难户:
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家庭;
2.现住房已被列为危房的家庭;
3.婚后无住房的家庭;
4.居住在复建期间安置性平房的家庭;
5.子女在学龄以上的三口之家,现住一室住房的家庭;
6.两对夫妇住两室住房的家庭;
7.三对夫妇住一套住房的家庭;
8.有13周岁以上异性大子女住两室住房的家庭。
单位申报住房困难户应张榜公布,并取得职代会的同意。定分配对象的可在开工前办理减免税费手续;没有确定分配对象的,应照章交纳各种税费,待分配对象确定后,办理退还税费手续。税费减免或退还标准由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第五、六条的规定提出,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准。
第九条 各单位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应实行物业管理,在建设阶段应做出物业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唐政发(1993)16号文件《唐山市关于用房改资金建设住房的暂行规定》及配套政策,同时停止执行。




陕西省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
陕西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根椐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应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造林绿化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绿化任务较大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成立绿化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义务植树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和评比奖励工作。
第三条 凡居住在本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每人每年均应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承担相应劳动量的整地、采种、育苗、抚育、管护以及栽绿篱、铺草坪、建花坛等义务劳动、劳动量一般按一个工作日计算,具体任
务和指标,由县级绿化委员会安排。
对十一岁至十七岁的青少年,应当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通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养成爱劳动和爱护花草树木的优良品德。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因地制宜, 讲求效益”的原则,制定义务植树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各级绿化委员会应当切实组织和推动本地区内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的重大意义,贯彻《决议》和《实施办法》,落实义务植树和绿化工作任务。
人口集中的城镇,当地绿化委员会要制定十年、五年的中长期阶段性义务植树规划,确定年度绿化工作的奋斗目标,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选点、划片、验收等工作,确保计划指标的完成。
第五条 城市的义务植树,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义务植树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要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第六条 农村义务植树的安排和规划,应与村镇规划的要求和当地的地形、地貌及气侯特点相结合。重点搞好“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的建设。
第七条 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结合环境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义务植树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本系统、本单位人员参加义务植树。对当地人民政府和绿化委员会分配的任务,应当积极负责,主动设法,包干完成。
第八条 全民义务植树任务随同国民经济计划一并下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各单位,均应按照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种植计划,作出具体安排。
第九条 义务植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或者有计划地安排各单位群众到国营林场、国乡合作林场、乡村林场造林,或者参加重点造林绿化工程。
第十条 各地和义务植树任务较大的部门、单位,都要按照造林绿化设计的树种,有计划地培育苗木。现有国营苗圃和集体苗圃,应当加强经营管理,发挥示范作用。各地、市要建立中心苗圃,负责选育良种苗木,并向所辖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普及育苗知识,传授育苗技术,推广
先进经验。每个乡(镇)要办好一至二个骨干苗圃,培育速生、优质、适宜当地生长的壮苗。凡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都要积极自办苗圃,做到自己培育树苗,自己造林绿化。
第十一条 对义务植树营造的林木,其所有单位或者管护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建立专业管护组织,或者确定专职人员,划分责任区,建立管护责任制,确保成活成林,没有成活的,限期补栽或补交绿化费。
乡(镇)、村、街道和义务植树面积较大的单位,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动群众制定爱林护林的乡规民约。
新造幼林,在郁闭前要实行封育。
第十二条 全省公民都有保护林木花草和绿化设施的义务,有制止和检举破坏林木花草及绿化设施行为的权利。
第十三条 义务植树的林木权属,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各单位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花草,归本单位所有;城镇公共地段种植的树木,归城建、园林部门所有;在交通沿线、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区、水库周围及水利工程用地上种植的树木和花草,归经营管理单位所有;在国营
林场、乡村林场、国乡合作林场种植的林木,归林场所有;在乡镇、村集体土地上种植的树木,归乡镇、村集体所有;没有明确经营管理单位的,由当地政府指定的单位、部门所有,或者按种植者、管护者双方协议、合同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义务植树所需资金,依照财政部、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联合发布的《全民义务植树和国营企业、事业单位造林绿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办理。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的交通费,由各单位自理。各级绿化委员会的活动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
第十五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视为完成了义务植树任务:
(一)一个单位属两个以上绿化委员会管辖,已经完成其中一个绿化委员会按单位总人数分配的义务植树任务的;
(二)在职人员在本单位或户口所在地一方完成了义务植树任务的;
(三)单位或个人为义务植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树种、花种、苗木及有关材料,经当地绿化委员会认可折抵义务植树任务的。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有植树义务的公民都要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义务植树登记卡由各乡镇、各单位按要求据实填写,并于每年十二月底前统计汇总,层报各级绿化委员会。
第十七条 对于没有完成义务植树任务或者谎报、虚报绿化成绩的单位,要追究领导责任,并由当地绿化委员会按每棵树不超过一元的标准收取绿化费,绿化费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征收,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专项用于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家、集体的绿化建设。绿化费的使
用,由当地林业、城建(园林)部门提出计划,报所在县(市、区)绿化委员会审定。
第十八条 国内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以及海外侨胞、外国人、外国组织捐赠的绿化造林资金、物资和图书资料,要建立档案,实行专管;并可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安排,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或用于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区的绿化建设。
第十九条 对于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开展绿化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于保护绿化成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要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植树节过后,各县(市、区)绿化委员会可以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开展一次绿化奖章评选活动。
第二十条 对于不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或者不积极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要责令其采取措施,限期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并可予以批评或通报。对于有植树义务而无故不履行的公民,由所在单位批评教育,责令限期补栽,并可按年处以三至五元的罚款。
对于盗伐、滥伐、毁坏林木,破坏绿化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处理;后果严重,触犯刑律的,移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一条 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陕西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11月20日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云南省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思政办发〔2006〕57号
各局、办、科、室、中心:
  现将《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文办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云南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并积极推广运用电子公文。
  第三条 市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市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实行责任制。市政府秘书长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副秘书长负责审核所联系业务范围的公文,经办科室实行科长负责制,承办人员为公文办理的具体责任人。

  第二章 文种和格式

  第五条 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用于市政府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规范性文件;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用于市政府向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用于市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用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用于市政府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州、市政府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问题、通报情况、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用于市政府对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
用于市政府办公室向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和各州、市政府办公厅、室及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问题、通报情况、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用于市政府办公室对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
  (十三)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传达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六条 市政府公文的版头及字号为:
  “思茅市人民政府令”,按序号编“第×号”;
  “思茅市人民政府公告”,按序号编“第×号”;
  “思茅市人民政府文件”,按年份、序号编“思政发”;
  “思茅市人民政府(批复)”,按年份、序号编“思政复”;
  “思茅市人民政府(函)”,按年份、序号编“思政函”;
  “思茅市人民政府(任免通知)”,按年份、序号编“思政任”;
  “思茅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思茅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思茅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按序号编“第×期”;
  “内部明电”,按年份、序号编“思府明电”;
  “密码电报”,按年份、序号编“思府密电”。
  第七条 市政府办公室公文的版头及字号为: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按年份、序号编“思政办发”;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函)”,按年份、序号编“思政办函”;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按序号编“第×期”;
  “内部明电”,按年份、序号编“思府办明电”;
  “密码电报”,按年份、序号编“思府办密电”;
  “政务情况通报”,按序号编“第×期”。
  第八条 思茅市人民政府对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用“思茅市人民政府(函)”,编“思政函”;
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用“思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函)”,编“思政办函”。

  第三章 收文和分送

  第九条 凡发送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统一由机要文书科签收,按来文单位进行归类登记。各局、办、科、室、中心不得直接收文办理。
  第十条 节假日和上班时间以外,涉及突发事件、领导交办事项等紧急公文以及各类来文来电(含密码电报),由总值班室直接签收。办理后归入机要文书科登记。
  第十一条 县、区政府或市级部门上报市政府或送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体例格式不符合规定的,由机要文书科直接退文;其他原因需作退文处理的,由承办科室交机要文书科退来文单位。退文情况要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 来文分办要及时准确。党中央、国务院及其部门,省委,省政府,各县、区政府及市直综合部门来文,原则上根据公文内容分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直部门来文,原则上根据市政府办领导同志和科室职责分工分发。同一事项不同阶段的来文,按照首办办结的原则,分送首办科室办理。
  第十三条 机要文书科分文要加强与相关科室协商。首办科室对分办有异议时,须主动与相关科室协商一致后将改签意见注明在来文上,当日内退机要文书科变更首办科室。
  第十四条 公文阅件分送市长、有关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及相关科室阅知。公文办件确定并分送首办科室后,由首办科室提出拟办意见后呈送分管副秘书长、秘书长、市长助理、分管副市长、市长批示。
  第十五条 发送报抄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密码电报,由机要文书科专人签收,节假日和上班时间外,则由总值班室专人签收,并及时送分管办公室领导拟定分送范围和承办科室。

  第四章 拟办和审核

  第十六条 公文承办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优质高效地办好每一份公文。公文拟办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要了解掌握所涉及的情况,分析理清所反映的问题,统筹考虑有关的工作安排,以求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推进工作的目的。拟办意见要对来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结合实际提出明确可行的意见。草拟公文要情况属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层次分明、篇幅简短、文字精练、言简意明,符合体例格式规范要求。
  第十七条 承办科室收到公文后,由科室负责人确定具体承办人,将公文提交承办人。承办人应按公文内容提出本科室拟办意见,附有关的文件、材料送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副秘书长审阅。分管副秘书长确认无误、签署同意后,送交下一流转环节。
  第十八条 来文办理中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属一般事项的请示,由承办人附来文复印件转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属经费等重要或特殊事项的请示,承办人口头或书面报告分管办公室领导后,再征求意见。部门意见反馈后,将反馈意见并在原办件上按办文程序办理。
根据来文草拟或修改文稿时,若涉及实质性内容改动的,须与来文单位协商,并在拟办意见中作出说明。
  第十九条 公文办理要做到即收即办。特急件办理需印制正式公文的,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公文回复的,原则上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急件办理需印制正式公文的,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公文回复的,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二十条 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的普发文件,需下发我市贯彻实施意见的,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后,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贯彻实施意见。需转发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同时下发我市贯彻实施意见的,由承办科室向分管办公室领导报告同意后,按办文程序连同我市的意见一并转发。
政府领导的讲话,一般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通过《政务情况通报》印发。
  第二十一条 公文办理中要加强会商和会签。首办科室承办的文件,内容涉及其他科室的,要主动进行会商,取得一致意见并会签。不需印发正式文件的,直接呈办公室领导审核;需印发正式文件的,按程序呈办公室领导审签。
  第二十二条 上报省政府及其部门的请示性公文,须以市政府文件行文。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请示性公文要在附注位置标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第二十三条 办理省政府文件,需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的,或办理省政府办公厅、省及市直职能部门文件,需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的,使用“转发”。
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形成的工作意见,或市级职能部门就某方面工作形成的意见、办法,需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的,使用“印发”。
  第二十四条 科室负责人应对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是否符合拟制要求,文稿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公文体例格式规范等进行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送交下一流转环节。
送审文稿修改后,科室须清稿后再呈送办公室领导。办公室领导修改文稿或拟办意见后,若须清稿再送批的,应将办公室领导修改稿附在清样稿后一同报送。
市政府(办)规范性文件须送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后,再报政府(办)领导审批。
  第二十五条 要合理确定公文的密级和急缓程度。承办人应根据公文内容或领导要求,明确密级、急缓程度和发送范围。要求在2日之内办结的公文标“特急”,要求在3日之内办结的公文标“急件”。要求1日之内办结的电报标“特提”,要求3日之内办结的电报标“特急”,要求5日之内办结的电报标“加急”,要求10日之内办结的电报标“平急”。科室负责人要严格审核,避免人为提高密级、急缓程度和随意扩大发送范围。
  第二十六条 督办件按照科室职责分工办理。督办件阅件根据文件内容和领导指示复印登记后分送,督办件办件分不同情况处理:
  省、市人大常委会,省、市政协领导转给市政府的批示,由综合科根据内容提出转办意见和拟办科室,报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批后,转相关科室办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以及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直接批给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原件报送领导同志本人,同时印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根据领导指示由有关科室办理。
  第二十七条 承办科室要采取两人交叉念读校对、两次校对的方式认真校对公文清样稿,之后由科室负责人再次审核,确保文稿正确无误。公文的法规政策关、内容关、格式关、文字关由承办科室审核。清样稿经承办科室校对后,送机要文书科检查。公文质量检查的内容为: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文种使用、文字表达、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体例格式是否符合规范等。
  第二十八条 来文办理完毕不需形成正式文件的,要以适当方式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和视情通知有关单位。作出答复时一般不直接复印领导批示的文件审批单及拟办意见。承办人应根据领导意见扼要拟文,用市政府办公室规范格式便函答复来文单位和通知有关单位。需要时,也可直接复印文件审批单或领导批示答复和通知有关单位。
文件办结后,承办科室须将文件审批单及时复印回传有关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

  第五章 流转和审批

  第二十九条 公文流转原则上通过机要文书科中转。分管的市政府、办公室领导之间的公文传批,由承办科室人员负责送交,传批完后应即时送机要文书科登记。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特别交待的传批方式,由对口科室在文件上注明并按领导指示办理。
  第三十条 公文办理的跟踪查办由承办人具体负责。承办人要根据公文处理时限要求或急缓程度,及时跟踪催办,按时办结。
  第三十一条 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经分管的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审核,重大事项报市长签发,一般事项由分管副市长签发。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包括按市政府领导指示办理的,市政府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以及市政府各部门要求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的,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审核签发。
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写明批示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圈阅表示已阅知。

  第六章 印制和分发

  第三十二条 印制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发文前的公文质量检查,由机要文书科审阅并报分管室领导审核无误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三十三条 印制出的正式文件经检查有误需重新印制的,办文科室负责人应请示分管办公室领导,签批同意后方可重新印制。重新印制的文件应登记备案。
  第三十四条 较为紧急的公文,承办科室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领取。

  第七章 归档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 公文实行统一归档。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正式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及其部门、省委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所发的正式文件,由机要文书科归档;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会议资料由承办科室于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归档;处以上领导签批的办件和阅件,承办科室于公文办结后次月内归档。对逾期未移交归档的,档案室要及时催交,限时交归。
  第三十六条 归档外的公文及资料,各局、办、科、室、中心不得擅自处理,须集中交机要文书科按保密规定统一销毁。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调离或退休时,须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和清退,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办公室公文档案仅限室内在职工作人员借阅利用,借阅时须经档案管理人员登记;外单位职工借阅利用,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借阅时间一般以5日为限。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要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公文办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十九条 要建立办文质量考核奖惩制度,把办文质量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公文处理质量较高、差错较少的科室和承办人,要给予通报表扬或表彰奖励。公文办理中出现重大差错的,承办科室和承办人要写出书面检查,并进行通报,不得参加年度评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制订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